
近日,四川發布《“十四五”文化和旅游科技創新規劃》(以下簡稱《規劃》)。《規劃》明確,到2025年,基本建成文化強省旅游強省,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建設取得突破。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再跨上兩個1000億元臺階,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超過5.0%。力爭旅游總收入年均增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4個百分點,旅游產業主要指標穩居全國前列,入境旅游實現穩步增長。
1、爭創國家旅游科技示范園區試點1家,認定省級旅游科技示范園區10家。爭創文化和旅游部重點實驗室1家,認定省級文化和旅游重點實驗室30家。爭創文化和旅游部技術創新中心1家,認定省級文化和旅游技術創新中心5家。建設和完善行業智庫體系,爭取創建1個文化和旅游行業智庫建設試點單位,推出一批高質量智庫研究成果。扶植和培育1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文化和旅游科技創新企業。
2、提升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、文旅部部級社科研究項目、文旅部及科技廳等科研項目立項數量,力爭每年保持5個以上;每年組織開展1次文化和旅游裝備與信息化等領域典型案例征集和發布,進行經驗交流、宣傳報道和技術推廣;加強與省科技廳、省社科聯等單位協作,爭取設立文化和旅游科技專項(項目)。
3、每年創建智慧旅游城市5個,創建35家智慧景區、智慧公共文化場館等數字化示范單位,創建3~5家文化和旅游數字化示范企事業單位;5年評選出200多個典型應用。推進3A級及以上旅游景區建成智慧景區,具備全面資源數字化管理和面向游客服務的能力,并基于智游天府實現互聯網化運營;智游天府公共服務平臺累計服務1億人次以上。召開“四川省數字文旅推進會”,搭建政產學研用平臺,促進新技術新模式轉化應用。
4、 制定標準化三年行動方案;制定和細化研學旅游、山地旅游、工業旅游、自貢彩燈、非遺產品等一系列地方標準,推動山地旅游、自貢彩燈等部分有代表性的標準成為行業標準或國家標準,智慧景區標準參與行業標準的編制;力爭制定省級地方標準30個、行業標準1個,參與制定國家標準1個、國際標準1個。形成四川天府旅游名牌系列規范和指南,推動天府旅游品牌高質量發展。
5、設立“四川省文旅IP發展研究中心”;組織各級各類文旅知識產權宣貫培訓300人次以上;建立全省文旅IP庫,打造示范文旅IP項目30個,扶持成長型文旅IP項目50個以上。
6、圍繞紅色、地學、詩歌文化、非遺傳承保護、古蜀文明、工業遺產等代表性主題建設研學旅行基地,推出研學旅游線路;創建一套研學旅游活動課程;培養一批綜合素質高的研學旅游指導師;建立一套研學旅游標準體系;研制一套先進可靠的研學旅游活動服務平臺和評價系統。
7、重點培養支持500名文化藝術人才、500名旅游人才、1500名鄉村文化和旅游能人,示范帶動各市(州)支持培養10000名文化和旅游人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