等了中國游客三年的泰國,不再錯過這個春節。
據《北京日報》1月9日報道,“放開”后首批赴泰國的中國游客,享受了泰國副總理接機的“國賓級待遇”,并被獻上寓意友好的“花香串”。同時,上百名泰方人士列隊歡迎,拉起寫有“中泰一家親”的橫幅,用中文向游客表示歡迎。有中國網友表示:這才是想賺錢該有的態度。
迥異于日韓,泰國對待中國游客,熱情得讓人有些受寵若驚。不過在泰國生活超過18年,從事旅游業逾10年的攜程當地向導楊亮(英文名Andy)對記者解釋,熱情接待背后的合理性,在于中國作為疫情前泰國最大的游客來源國,不僅人多,而且消費力強,對泰國旅游業的提振價值無可比擬。“我觀察到在疫情放開后,春節前后來到泰國玩的中國人中,年齡在35—50歲之間的居多,很多還是家庭團體出行。這個階段的人財務狀況比較好,來泰國玩比較追求質量。相比較外國人,消費能力可能更強。外國人一杯啤酒能坐一晚上,中國人來了,啤酒先來個一件(一箱,一般為12瓶)。”
以更直觀的數據為例,疫情前的2018年,泰國旅游收入達570億美元(按當時匯率計算,約合人民幣3897億元),成為僅次于美國、西班牙和法國的全球第四大旅游國,遠超旅游業創收340億美元的日本,居亞洲之首。該年,赴泰國的中國大陸游客達1035萬人次,超過泰國在2018年總游客3837萬人次的四分之一。中國游客在泰消費5806億泰銖(按當時匯率計算,約合人民幣1240億元),對比泰國該年16.37萬億的國內生產總值(Gross Domestic Product,簡稱GDP),我們幾乎以一己之力,撐起了泰國GDP的3.54%。
在泰國當地提供租車業務的宇哥告訴我們,疫情前他們公司客戶中有30%是中國人,但這些中國客戶能撐起公司約80%的收入。考慮到中國游客的消費力,也無怪泰國甫一聽聞中國放開,就大張旗鼓地迎接。甚至,近日還鬧出了“泰國警車為中國游客開道”的烏龍事件。
不過,客觀現實是泰國的旅游業,或許仍需要一點耐心。目前從國內城市直飛泰國的航班規模仍然很小,上海、廣州等地,直飛航班也才于1月18日、20日先后恢復。雖然首班客座率均超95%,但整體運力的回升,還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。
宇哥補充,“不止班次少,而且因為運力供不應求,導致目前機票價格也相對偏高,短期內會遏制部分出游需求。”以1月25日票價為例,記者也觀察到,近期廈門高崎國際機場直飛曼谷的航班,每日僅1班次,單程票價接近3000元。上海、廣州直飛曼谷的單程票價在3000元—7000元不等,社交媒體上,以泰國機票為關鍵詞進行搜索,匹配到的多是“泰國機票為什么這么貴”“泰國機票什么時候買便宜”“泰國機票什么時候降價”類似詞條。